似乎這差不多五年光景,給我的只有一份更想了解祖國的期許。無論是社會、(經濟(哎,太難了))、文學、文化、歷史、思想........ 自文字散發出不同的意念傳遞方式,實在難以不欣賞中國語文。中國語文是包容的,不會因為執著於精確度而排他。英語雖精確,但因為文字沒有討價的空間而引起彼等分野,互不相讓,也容易因為追逐精確性而忘記文中本意。細長的結構,容易節外生枝,分化注意力,有意無意之間又忘本了。中文句子不奢求豐滿,只求簡潔。一筆一筆,句逗之間,或白描或細描,總是抓住骨幹,畫完一物,始另一物。並非單調稀薄,卻是枝幹分明。
結構雖明白,詞風卻渾厚包容。這也講求讀者對文章主動了解,因為中文主體較模糊,需要讀者拿掐文章整體,才不致曲解文意。英語容易斷章取義,皆因高度重視文字精確度,求能以句代文。又西方文化求速,其勢更甚。然而中文若無前文後理則不知所云,故斷章仍難取義。讀者必須尋到文章脈絡,方會意全文,此時用詞精確度已不為重要。如此難道英文寫作多靠作者功力,中文則需讀寫兩合方成線路?
也不知是對是錯。若有誤解,多多指教。莫不是幾年大學期間只看英語學術論文,情生抗拒而已。若看文言,恐怕另有一番掙扎浮沉.......
也不知是對是錯。若有誤解,多多指教。莫不是幾年大學期間只看英語學術論文,情生抗拒而已。若看文言,恐怕另有一番掙扎浮沉.......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